网站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
首页 >  热点 >  >  正文

播出预告|《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系列活动——走进昭通市特殊教育学校公益演出实况》将在世界助残日期间播出_焦点快报

2023-05-19 19:30:32来源:昭通广播电视台

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系列活动 走进昭通市特殊教育学校公益演出实况


(资料图片)

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残助残优良传统,在全社会形成尊重、理解、关心、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。在世界助残日来临之际,昭通市文化馆、昭通市文化艺术剧院、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、昭通市图书馆精心组织了公益演出,将非遗戏曲带到了昭通市特殊教育学校,昭通广播电视台进行了现场录制。

《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系列活动——走进昭通市特殊教育学校公益演出实况》将在昭通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(一套)、科教旅游频道(三套)播出。节目时长56分46秒,具体播出日期为5月20日、5月21日(世界助残日)、5月22日三天。新闻综合频道(一套)播出时段为13:40  22:50,科教旅游频道(三套)播出时段为09:40  18:00。

本次节目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昭通端公戏,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昭通花灯搬上荧幕。为大家准备了《采木画梁》(昭通端公戏剧目之一)、《姊妹采花》(昭通花灯)、《我和我的祖国》(视觉障碍学生竹笛合奏)三个节目,期间还有趣味浓厚的非遗体验和互动教学。节目录制中配备了现场手语解说、实时台词,欢迎大家收看。

濒危剧种昭通端公戏简介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昭通端公戏又名庆坛、打傩,民间俗称“跳端公”,为傩戏的别称,是古代巫祝仪式与戏曲表演融合的民间仪式戏剧,作为满足当地百姓心灵抚慰和精神寄托的产物,至今仍在昭通境内的镇雄、彝良、大关、威信、永善、盐津等县的边远山区流布。端公戏的演出过程祭中有戏,戏中有祭,祭戏相融,其音乐、唱词、面具、服饰等具有很高的民间艺术价值、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。当前,随着外来文化冲击,端公戏存继土壤的逐渐消失,加之广大青年外出务工,保护传承已迫在眉睫。

《采木画梁》是端公戏“正坛戏”和“耍坛戏”相结合演出的代表剧目之一,讲述了八蛮将军、苗老三、土地、鲁班、吴道子等为施主家修建宫殿,从五方采木、建造画梁的故事,寓意祝福阖家清净、五谷丰登、国泰民安。该剧目吸收了汉族、彝族、苗族等人物形象作为傩戏角色。独特的面具、古朴的唱腔、极具生活化的对白表演等,均展现了滇东北厚重丰富的傩文化。

昭通花灯简介: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昭通花灯,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,经不断提炼演唱形式,形成了云南省花灯通用名调,昭通调。昭通花灯调的形成发展,组成了昭通花灯戏的独特韵味,被广大群众称为昭通腔。昭通是云南花灯艺术的重要传播地,历史悠久、特色鲜明,昭通花灯被视为云南花灯的九大支系之一。作为滇东北地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,昭通花灯戏主要分为花灯歌舞和花灯小戏两大表演形式。

《姊妹采花》是昭通花灯中的一出传统花灯小戏,讲述了姐妹二人与伙伴们到园中采花,看到满园百花齐放,美不胜收,兴之所至,姐妹二人便玩起了“猜花名”的游戏,言语间,妹妹提起了姐姐的爱情梦,让姐姐既高兴又害羞。演员们以纯花灯歌舞的形式全新演绎《姊妹采花》,向经典致敬,礼赞真、善、美!《姊妹采花》通过其精彩的表演,丰富的内涵,全力展现传统花灯戏曲魅力,表达对人间真、善、美的精神诉求,曾代表昭通市参加云南省2020年花灯滇剧艺术周并荣获花灯歌舞一等奖。

来源|文/李正标  图/杜恩亮

审核|倪   娜

编辑|杨超烨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[ 相关新闻 ]